寺庙风采
佛事活动
寺院的别称分类
寺院有别称有:伽蓝、兰若、精舍、丛林、宝刹等,各有自己的意思。
印度的寺院,原有两种:一种叫作僧伽蓝摩。僧伽,义为众;蓝摩,义为园,意谓大众共住的园林。僧伽蓝摩,略称为伽蓝,一般都是国王或大富长者施舍,以供各处僧侣居住的。
一种叫作阿兰若,义为空闲处,就是在村外空隙的地方,或独自一人,或二、三人共造小房以为居住,清静修道之所。或不造房屋,只止息在大树之下,也可以叫作阿兰若处。阿兰若,简称为兰若。
佛陀时代的比丘除了三衣钵具之外不许有别的财产。因此僧伽蓝是从任何地方来的比丘都可居住的场所,所以称为十方僧物。
比丘自建的阿兰若,假如本人远游之后,就等于弃舍,任何比丘都可以迁入居住。
精舍:意为修行精进者的居舍,并非精致的小房子的意思。
丛林:僧伽蓝摩本意就是丛林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说:多比丘一处和合,是名僧伽。譬如大树丛聚,是名为林。僧聚处得名丛林。
宝刹:刹意为土田、国土,佛教用宝刹代指寺院是庄严的地方。